宝书网

本站域名:lzbao.net
繁体版 简体版
宝书网 > 影视综穿之美人如梦 > 第23章 年世兰(23)

第23章 年世兰(23)

孟頫[fu](1254年10月22日-1322年7月29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赵孟頫自幼聪慧,于南宋末年曾任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后隐居不仕,屡次辟命,直到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才赶赴大都觐见元世祖,被授为兵部郎中。此后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自世祖至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皆获礼敬。晚年逐渐隐退,延佑六年(1319年)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享年六十九岁。获赠魏国公,谥号“文敏”,被后世称为“赵文敏”。赵孟頫博学多才,工古文诗词,通音律,精鉴赏。在书法上,他精于正书、行书和小楷,其书圆转遒丽,被人称为“赵体”。与鲜于枢并称“鲜赵”,又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其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花鸟俱工,并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变革风行已久的南宋画院的体制格调,开创了元代的新画风,为元代画坛的领袖人物,有“元人冠冕”之誉。其绘画、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此外,他的诗文风格和婉,兼涉篆印,以“圆朱文”着称。有《松雪斋文集》等着作传世。

相关视频

查看更多

共15个词条

共4个词条

共9个词条

共131个词条

共14个词条

共57个词条

共7个词条

共18个词条

共3个词条

人物生平

宋室之后赵孟頫于宋理宗宝佑二年九月十日(1254年10月22日)生于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其十世祖是太祖的第四子秦王赵德芳。其五世祖为宋孝宗赵昚的父亲、秀安僖王赵子偁、四世祖为崇王赵伯圭,因孝宗赐赵伯圭宅第于湖州,故而他的后代子孙成为湖州人。赵孟頫的曾祖赵师垂,祖父赵希戭,父亲赵与訔,亦皆仕于南宋,官衔颇高。嫡母李氏,生母丘氏。祖父早死无子,由祖母收他为后。赵孟頫为赵与訔第七子。他十一岁时,父亲去世,由生母督学。赵孟頫自幼聪敏,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写字运笔如风。十四岁时,赵孟頫因其家世代为官亦入补官爵,并通过吏部选拔官员的考试,调任真州司户参军。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一度蛰居在家。丘氏说:“圣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你不多读书,如何超乎常人?”他因而愈加努力,拜老儒敖继公研习经义,学业日进,声名卓着。吏部尚书夹谷之奇举荐赵孟頫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但他辞不赴任。元朝重用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朝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隐居于江南的宋代遗臣,得二十余人,赵孟頫名列其首,并单独被引见入宫,觐见元世祖忽必烈。世祖见赵孟頫才气豪迈,神采焕发,如同神仙中人,非常高兴,让他位坐尚书左丞叶李之上。当时朝廷刚刚设立尚书省,命赵孟頫起草诏书,颁布天下。世祖看了诏书后称赞道:“说出了朕心中所要说的话。”朝廷召集百官于刑部,商讨制定刑法。众人认为凡贪赃满至元宝钞二百贯者,都应论死罪。赵孟頫则认为处罚太重,因为钞法创立后的几十年内,已大幅度贬值,用贬值的宝钞来决定人的生死,不足采取。有人见他年少,又是来自南方,不了解元朝国情,指责他反对以宝钞来定罪,是想阻碍宝钞的流行。赵孟頫也理直气壮地反驳,指出:“刑法是关系到人命的生死,必须分别轻重。我奉诏参与商议,不敢不言。你不讲道理,企图以势压人,这是不行的!”那人被说得哑口无言。世祖打算重用赵孟頫,但遭到了一些人的阻止。

明仇英《赵孟頫写经换茶图》(局部),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六月,世祖授赵孟頫为兵部郎中。兵部总管全国驿站,当时来往使臣的饮食费用比过去增加了几十倍,当地官府无力供给,只有强取于民,百姓不胜骚扰,请中书省以增加钞币来解决。但当时至元钞不能通行,朝廷派尚书刘宣与赵孟頫一同至江南查办行省丞相贯彻执行钞法不力之罪,左右司官及诸路官均遭鞭打,然而赵孟頫却不打一人。回京后,丞相桑哥对他的这种宽容大加谴责。当时,大臣王虎臣揭发平江路总管赵全的违法事实,朝廷命王虎臣去查处。叶李坚持奏请不可派王虎臣,世祖不听。赵孟頫进言说:“赵全违法确实应该问罪,但王虎臣以前在平江也常常强买民田,纵令下属臣僚奸诈营利。赵全曾多次与他争斗,王虎臣怀恨在心。如今派王虎臣去,他必然陷害赵全;纵然查出赵全不法事实,人们也不能不有所怀疑。”世祖这才明白过来,改派他人去处理。世祖知道赵孟頫家境素来清贫,曾赐他钞五十锭。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赵孟頫升任集贤直学士。同年,发生地震,北京尤其剧烈,死伤数十万人,世祖为之忧心如焚。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